《色·戒》原型,绝色美女特工,献身汉奸,尸骨无存,满门忠烈
提起李安的电影《色·戒》,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充满魅力的易先生,和性感妩媚的王佳芝。《色·戒》讲述了貌美女大学生为了“救国锄奸”,化身女间谍去刺杀汪伪政府高层易先生。空有一腔热血的纯情大学生遇到阴鸷狡猾的官场老狐狸,自然是输的一塌糊涂。《色·戒》这部作品并不是美女作家张爱玲凭空臆想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原型是名动十里洋场的大小姐郑苹如。
郑苹如,浙江兰溪人,1917年生。父亲郑钺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加入了同盟会,可说是国民党的元老。母亲是日本名门闺秀木村花子。花子非常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两人结婚后花子随着丈夫回到中国,改名为郑华君。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再加上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郑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带着爱国基因。他们先后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就天资聪颖、善解人意,长大后更是出落得国色天香,齐耳卷发,眉目如画,深深的酒窝,甜美的笑容,这个年仅20岁的少女,一下子风靡上海滩。曾经登上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良友画报》封面,它的封面不是明星,就是名媛,郑苹如如果能够进军上海名媛圈、娱乐圈,大红大火,指日可待。然而,郑苹如没有走名媛明星路线,而是选择了一条难走得多的道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中统头目陈宝骅将她秘密发展成情报人员。但郑如萍并没有经专门培训,日常行为依旧同往常一样,只是开始留心日军高层人员谈话间透露的情报。”
很快,她便融入了侵华日军各机关的中上层交际圈,凭借着长袖善舞的社交能力,周旋在一群日本在华的高级官佐之间。
1939年初,中统特工熊剑东被汪伪特务逮捕,中统局让郑苹如设法营救。郑苹如便通过日本宪兵队队长藤野的介绍,找机会与丁默邨接触。 “特务头目丁默邨曾是郑苹如中学时学校的一位董事,郑如萍后来借‘师生之谊’见到了丁默邨,丁默邨狡猾机警,但却十分好色。”年轻漂亮的郑苹如给丁默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次来往后丁默邨对她大有好感,不久就将郑苹如安排在身边做秘书,郑苹如借机有了出入76号特工总部的机会。郑苹如便提出释放“朋友”熊剑东的要求,这样熊终被解除囹圄,但也付出相应的代价。
1939年以丁默邨、李士群为首的汉奸在上海极斯菲尔路成立76号特务组织,血腥镇压抗日救亡活动。中统上海区区长陈宝骅决定利用丁默邨好色的弱点,派郑苹如色诱丁默邨,施展美人计除掉这个汉奸。丁默邨,残忍阴鸷、反复无常、毫无人性、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人送外号“丁屠夫”。早年,丁默邨曾加入过共产党,后来又叛变中共,投靠了国民党。在国民党内,他曾一度叱咤风云,但后来慢慢被边缘化。不得志的丁默邨一气之下,跑到上海投靠日本人。丁默邨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组建了76号杀人魔窟。血腥镇压爱国人士,据统计,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时间内,76号就制造了三千多起血案。丁默邨被称为“婴儿见之都不敢出声的恐怖主义者”。
郑苹如本就和丁默邨相识,为了削减丁默村的疑虑,郑苹如设计了“不期而遇”的场景。丁默邨本是个色中饿鬼,交到如花似玉的郑苹如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郑苹如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不时恃宠撒娇,与丁默邨时断时续,若即若离,逗得丁默邨馋涎欲滴,神魂颠倒。中统见时机成熟,布置下手。
第一次行动,由郑苹如请丁默邨到她家作客,在郑家附近安排了狙击人员,然而丁默邨诡计多端,他的轿车快到郑家时,他改变主意掉头离去,计划遂告失败。
不久,郑苹如接到紧急指示,要求她再次寻找刺杀机会。
1939年12月21日,丁默邨在沪西一个朋友家吃中饭,他打电话邀郑苹如前去参加,郑便赶到沪西陪丁默邨直到傍晚。丁说要去虹口,郑说要到南京路去,于是两人同车而行,当汽车驶至静安路、戈登路西伯利亚皮货店时,郑苹如突然提出要去买件皮大衣,并让丁默邨同她一起下车,帮她挑选。由于郑如萍是临时提出要求,而不是预先约定,所以丁默邨没有怀疑。但当郑正在挑选皮衣时,丁默邨突然发现,玻璃橱窗外有两个短打衣着、形迹可疑的人,正向他打量。丁一看情形不对,就急转身向外跑。此时徘徊在店外人行道上的中统特务,没料到丁默邨会不等东西挑好,就突然冲出店来,因此稍为踌躇了一下,竟让他冲过马路。等到枪声响时,他已钻进车内,拉上了车门,子弹打在防弹车门上,他毫发无伤,扬长而去。暗杀行动遂告失败。
对于当时的局面而言,郑苹如显然已经暴露了。但或许是不甘心,或许是立功心切,她给丁默邨打了一个电话试探,对方似乎并没有发现她的身份。所以,她放弃了安全撤离的机会,伺机策划第三次刺杀。三天后,正是圣诞平安夜,她前往76号约丁默邨一起过节。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李士群的老婆叶吉卿很快就得知消息,她派了畲爱珍、沈耕梅前来审讯,丁默邨自然不好阻拦。郑苹如否认她与中统的关系,只承认暗杀丁默邨是因为她不甘被玩弄。丁默邨虽然恼恨郑苹如参与对自己的谋杀,但又着实迷恋她的美色,因此他并没想要置她于死地,只是想关她一阵子,再把她放出来。但丁默邨的老婆赵慧敏却悄悄找到林之江,并对他面授机宜,于是郑苹如被暗中移解到忆定盘路三十七号的“和平救国军”第四路司令部内,这连丁默邨与李士群都不知道。
汪精卫的夫人陈壁君曾对郑苹如晓以生命无常之理,劝她投靠日伪政权,然苹如不为所动。后来,他们又以苹如为人质,要挟其父亲,希望他出任汪伪政权的司法部长,郑英伯以自己有病在身毅然拒绝。
汪伪政府的首脑人物恼羞成怒,对重庆当局不择手段暗杀己方大员非常恐惧恼恨,一致主张非杀郑苹如不可。虽然丁默邨余情未了,颇有怜香惜玉之心,并不一定欲置郑苹如于死地。但他行事不慎遇刺在先,被政治对手抓了把柄,已经颇遇攻讦,故也无力救郑苹如。
1940年2月,汪伪政权下达了对郑苹如秘密执行枪决的命令。在一个星月无光的晚上,由林之江担任行刑官,押着她到沪西中山路附近的荒郊旷地上执行。解押她上车时,讹骗她是解赴南京,不久即可开释。等到抵达中山路附近的荒郊要她下车时,郑苹如已经知道这里将是她的殒命之地。她依然态度从容,对林之江说:“白日青天,红颜薄命。你我有数日相聚之情,今若同去,亦不为晚。若君无意,则有死而已。唯勿枪击我面,坏我容貌。”
林之江对此一代红颜,竟至手颤心悸,下不了毒手,他背过脸,指挥他的卫兵上前。枪声起伏,郑苹如连中三枪,血溅荒郊,一位温婉娴淑的女子就此为国捐躯,年仅22岁。
她去世后,毫无人性的76号用她的遗体向郑家勒索钱财。但因为郑苹如的父亲不愿投靠汪伪政权,银行的存款早被冻结。家里根本无力赎回她的遗体。以至于到现在,郑家人都不知道她的遗体到底在哪里。郑苹如去世后,丁默邨被排挤出76号特工总部。抗战胜利后,他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于1947年2月在南京被审判后枪决。由于郑苹如生前一口咬定是情杀,直到被处决,她也没有承认自己是中统情报人员。所以,当时的小报通过添油加醋,把她的牺牲描绘成了情妇仇杀的故事,她的家族也因此遭到了世人的唾骂和非议。
台湾军情局内部出版的《情报典范人物》一书中收 录的女特工仅郑苹如一人,可见军情局对其评价之高。
台湾军情局在《情报典范人物》一书中高度评价郑苹如:“为顺利执行情搜任务,镇日周旋于日寇高官之间,委身寇雠,曲意求欢,牺牲个人美色换取国家情资,不仅毫无名利,也因与日寇汉奸往来,致家庭遭乡里唾弃轻视,家族蒙羞,门楣无光,惟郑苹如无所悔恨,漠视蜚短流长,此等情操,绝非世俗人所能做到。
郑苹如之父郑英伯因不愿以出任伪职而保释女儿,听闻女儿死讯后一恸成疾,于1941年初抱恨而终。
“七七事变”后,正在日本学习飞行的郑苹如的哥哥郑海澄毅然回国,驾机与日寇搏击于长空。1944年1月19日,他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壮烈牺牲。
郑苹如的未婚夫王汉勋,是郑海澄的空军战友。
1939年春,他曾两次写信约郑苹如去香港结婚,但国难当头,郑苹如一再推迟婚约,两人相约抗战胜利后再步入婚礼殿堂。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对恋人为了抗战先后倒下。
1944年8月7日,王汉勋在衡山执行军事任务时牺牲,时为上校大队长。如今,郑海澄、王汉勋的名字都镌刻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的纪念碑上。一门忠烈当之无愧!
2009年6月6日,一尊郑苹如的青铜纪念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把中国抗战史上这位女英雄的真实形象永远浇铸在这片她倾心热爱过的土地上。
抗战胜利后,郑振铎以《一个女间谍》为题撰文哀悼郑苹如:“为了祖国,她壮烈的死去!比死在沙场上还要壮烈!”。
版权声明:
作者:jiujiu
链接:http://www.xtchongjianji.com/hot/5909.html
来源:久久小说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