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审批、“三色”管控、跟踪服务……海口持续打造自贸港价值洼地和投资热土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嘉宾云集。2020第13届中国绿公司年会9月28日在海口启幕,近千位商界著名企业家、政界各级领导、学界权威等汇聚一堂,在椰城共话“数字时代的商业成长”。

这不是一般的商业论坛,这是海口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海口紧紧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以自贸港建设为牵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应对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南自贸港建设“三个大考”,答好“三张答卷”。

投资者创业者热情持续高涨,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海口持续吸纳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理念等先进要素,打造自贸港价值洼地和投资热土。

“城市大脑”智慧政务服务“秒批”、“一站式”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海口持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企业降低成本、为市民提供便利,数字化带来的方便快捷逐步显现。

2020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开局之年,于企业而言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共赴海口之约,共享发展之机。中国绿公司年会议题聚焦海南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利好展开,通过焦点论坛“共享自贸港新机遇”、海口重点产业园区访问等,全面介绍海口,并为企业家引荐到海南发展提供对接平台。

在海口国家高新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新材料实验室,科技工作者正在研发新材料。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制度创新 企业办事便利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着力在推动制度创新、培育增长动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海口全市上下正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破除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聚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更好地落实自贸港政策打下良好基础。

“办理速度太快了,办理手续也非常简便。”近日,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部EHS工程师卞在清通过手机系统,直接办好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连连点赞海口国家高新区高效的审批服务。

得益于海口国家高新区上线的“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平台1.0”,和卞在清一样感受到便利化服务的人越来越多。该平台分“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两大板块,推出10项专业证照“秒批秒办”事项,以及10项企业创新服务。不久前,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作为申报单位之一的“立法推行重点园区极简审批改革”项目,荣获第一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一等奖。

为了扩投资促发展,海口全面推行“一张清单、一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网通办、一窗出证”的建设项目“一窗受理”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所有审批部门提前衔接预审、并联审批,每个环节原则上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审批提速40%。

海口市龙华区政府服务中心将16个“专窗”全部优化为“综合一窗”,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同一窗口出件”的模式,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海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一流营商环境,各类型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扛起了海口担当。

排忧解难 项目建设提速

位于海口滨海大道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从高空俯瞰,如一只展翅的白色“海鸥”,与相邻的会展中心一期场馆相呼应。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分为南馆(以展览为主)和北馆(以精品展和会议为主),目前已投入试运营。

位于海口滨海大道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从高空俯瞰,如一只展翅的白色“海鸥”,与相邻的会展中心一期场馆(左)相呼应。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项目推进过程中,海口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我们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了解、及时跟踪解决,确保项目如期完工。”9月27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负责人施志全向记者介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土方外运、用电等难题,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春节后全市复工复产期间,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大力支持工人返岗复工。

据了解,海口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重大项目用地、资金、审批“三优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用地审批,推行“三张图”审批改革,合并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合并方案审查意见书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办理。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市区领导带头,分级走访、多方联动,逐企建立“一清单两台账”(问题清单和复工复产台账),为每个复产项目企业配备1名政府联络员。全面推广“企业秘书”制度,全程跟踪掌握项目落地建设情况,在最前线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海口建立“三色”过程管控机制,按季度对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社会投资项目亮牌,滞后项目亮黄牌提醒,严重滞后项目亮红牌警告。

精准招商 重点园区发力

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海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招商引资的“强磁场”。

7月初,海南省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设立,吸引国际人才到海口创新创业。图为8月25日,在海口复兴城,时云国际智慧健康创新中心首席运营官Karina向客户介绍该公司的高科技产品。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海口坚持对标自贸港政策,制定产业招商目录,压茬推进项目招商。成立6个招商小组,构建“板块重点发力、部门积极参与、市区上下联动”的招商工作机制。

重点园区承载海南自贸港建设落实“早期安排”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区和试验区。3个多月以来,海口各重点园区建设持续发力营商环境,“早期收获”逐步显现。

不久前,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正式与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签约,首批确定11架飞机租赁落地,标志着海南自贸港飞机租赁业务“首单”落户海口。

为了引进这个项目,海口多部门已跟踪服务超过半年。

“自今年2月以来,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联合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与中航国际租赁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开展了多次拜访互动,促成本次项目合作签约。”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海口成立临空产业招商小组开展联合招商工作,目前已对接境内外逾50家优质融资租赁企业。

一次次上门拜访、一次次攻坚克难,充分体现了海口招商的诚意。

招商引资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是推进海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中国绿公司年会为契机,海口招商引资将书写新的篇章。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海口将继续发扬特区精神和椰树精神,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求发展进步、谋互利共赢,加快创建让市场主体向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

数说海口营商环境

6月1日至8月31日:

海口新增市场主体30054户,同比增长19.39%;全市存量市场主体突破43万户,占全省41.02%。

成立6个招商小组,构建“板块重点发力、部门积极参与、市区上下联动”的招商工作机制。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窗受理”事项达93.8%。

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40%。

海口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设有营商服务专席,能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海口日报记者 石中华 摄

记者手记

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加减法”

□邝晓霞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近年来,海口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聚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留得住,发展得更好。

日前,记者在海口市龙华区政务服务大厅注意到,入口处一个展示柜内,24枚印章整齐摆放。原来,今年1月,龙华区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分散在各单位的205个审批事项,统一切换到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原审批专用章同时封存。

用行政审批的“减法”,换来营商环境优化的“加法”,海口谋虑长远。

海口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估评价,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窗受理”事项达93.8%,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商事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实行企业极简注册注销,让企业办事更方便。

“我们从考察、互动到落地只用了40天的时间,远超乎我们的预判。”北京水盼节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激动地对记者说,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海口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公司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政府定的目标再好,最后还是要靠扎实的作风去实现;经济要发展,最后还是要靠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企业。相信通过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海口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并发展壮大,推动椰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
作者:jiujiu
链接:http://www.xtchongjianji.com/lx/5204.html
来源:久久小说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